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俄军开窍:3个月赢乌!普京拒绝特朗普通牒,誓要打下一片大疆土?

红军城防线的乌军尽管面临巨大压力,但依靠无人机、炮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持续供应,始终能维持防御韧性。更棘手的是,乌军除了地面运输线,还利用煤矿地下隧道网络输送物资,这使得俄军即便投入钻地弹也难以彻底切断补给。

红军城防线的乌军尽管面临巨大压力,但依靠无人机、炮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持续供应,始终能维持防御韧性。更棘手的是,乌军除了地面运输线,还利用煤矿地下隧道网络输送物资,这使得俄军即便投入钻地弹也难以彻底切断补给。

面对这一困局,俄军终于开窍,调整了战略,将打击目标转向顿巴斯乌军的“大动脉”——哈尔科夫州的后勤枢纽。作为铁路与公路运输的核心节点,哈尔科夫承担着向斯拉维扬斯克乃至红军城前线输送弹药、装备和兵员的关键职能。

此前,俄军大规模动用“天竺葵-3”简易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精准袭击了哈尔科夫州洛佐瓦市的铁路枢纽、军用仓库及军营。

俄军开窍:3个月赢乌!普京拒绝特朗普通牒,誓要打下一片大疆土?

分析称,洛佐瓦亚是连接顿涅茨克前线与后方补给的中枢,俄军此举直接切断了乌军康斯坦丁诺夫斯科耶和红军城守军的物资来源。

与此同时,俄军将领对战场前景也展现出了罕见的自信。

据路透社从克宫内部获得的独家消息可知,俄罗斯总参谋部已向普京提交作战评估,认定乌军当前防线将在未来3个月内全面崩溃。

这份用鲜血换来的战场预测,成了普京拒绝特朗普”8月8日停火通牒”的最硬底气。

这一判断也并非空穴来风:自去年11月起,俄军每月平均推进500平方公里,乌军节节败退暴露出人员装备的双重劣势。

更值得警惕的是,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已全面启动。绍伊古今年两度访朝被曝与借兵3万有关,加上朝鲜士兵参战的既成事实,俄军前线兵力可能突破16万,超过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初期规模。

军工产能也迎来爆发期,炮弹产量足以支撑长期消耗战。

俄军开窍:3个月赢乌!普京拒绝特朗普通牒,誓要打下一片大疆土?

展开全文

多方情报显示,俄军正在筹备一场“钝刀割肉”式的总攻。与开战时的闪电战不同,这次可能采取全线施压战术,通过多点突破让乌军首尾难顾。

这种打法对当前缺兵少弹的乌军更具杀伤力。北约监测到俄方在边境囤积装甲部队和伊斯坎德尔导弹,而乌克兰高层近期频繁警告“俄军即将发动决定性攻势”,似乎佐证了这一判断。

在这种背景下,观察者网消息称,有消息人士直言,普京根本无意接受特朗普“若8月8日前不停火将升级制裁”的最后通牒。

克宫消息人士透露,普京在近日的安全会议上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如果有人用玩具枪指着你的后背,你会投降吗?”这句话直指特朗普制裁威胁的虚张声势本质。

对普京而言,俄乌冲突已不仅是军事行动,更关乎其政治遗产和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他将这场战争视为对抗西方、维护俄罗斯利益的关键战役。

俄军开窍:3个月赢乌!普京拒绝特朗普通牒,誓要打下一片大疆土?

如果因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仓促停火,不仅国内民众和军队难以接受,还可能引发政治动荡。

因此,即便特朗普试图以制裁施压,甚至被曝有意借停火争取诺贝尔和平奖,普京仍选择坚持原有战略目标:必须完全控制2022年“公投入俄”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州,否则将引发主权危机甚至波及克里米亚归属;还有解除西方制裁及收回被冻结资产等。

简单来说,俄罗斯的军事进展与能源贸易的稳固,也让普京有足够筹码继续这场持久战。

俄方评估认为,西方制裁已无法动摇其经济韧性,而军事进展更强化了普京的谈判筹码。

俄乌冲突三年来,俄罗斯已适应了西方制裁环境,能源贸易通过亚洲市场维持稳定,进一步制裁的边际效应有限。此外,俄军近期在乌东战线取得进展,巩固了对四州部分领土的控制。

俄军开窍:3个月赢乌!普京拒绝特朗普通牒,誓要打下一片大疆土?

克里姆林宫内部认为,特朗普的威胁更多是政治姿态,实际执行制裁可能面临国内和国际阻力。不过普京此前避免直接激化矛盾,仍为未来美俄关系留有余地,但特朗普的步步紧逼最终可能迫使俄方摊牌。

随着8月8日截止日期临近,美俄外交博弈进入最后阶段。特朗普派遣特使维特科夫本周紧急访问莫斯科,试图在期限前达成突破。

随着特朗普设定的期限临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美国下一步行动。若美方真的实施“次级制裁”,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中俄印三国已表现出强硬姿态,甚至可能因共同利益进一步靠拢,这对美国的外交战略显然是一次重大挑战。

分析指出,特朗普若在期限后未能采取实质性反制,其威慑可信度将受损;但若实施制裁,可能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反噬美国经济。

俄军开窍:3个月赢乌!普京拒绝特朗普通牒,誓要打下一片大疆土?

这场对峙折射出美俄战略思维的差异。特朗普试图以“极限施压”迫使对手妥协,而普京则依托战场现实和长期抗压能力坚守红线。

俄乌冲突的结局或将由军事而非外交手段决定,但美俄关系的恶化似乎已不可避免。

当前,俄罗斯已摆出“不惜一战”的姿态,中印等国也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这场较量远不止于能源贸易。

历史经验表明,当经济胁迫遇上地缘硬实力,单边制裁往往收效甚微。眼下俄军对普京的“三个月打赢”承诺能否兑现,或将决定这场世纪博弈的最终走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tuot.cn/4012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