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向中国求助!传言俄罗斯采购歼35,苏75项目要凉?释放信号强烈

航母(资料图)冷战时期,苏联航空工业曾缔造无数传奇。米格系列战机翱翔于柏林上空,苏 – 27 以 “眼镜蛇机动” 震撼全球航展,其技术输出覆盖半个地球。如今俄乌冲突中,俄军苏 – 35S 战机被乌军防空系统击落的画面频繁出现。苏霍伊设计局 2021 年高调亮相的苏 – 75 “将军” 隐身战机,原计划 2023 年首飞,至今仍停留在原型机静态展示阶段。

向中国求助!传言俄罗斯采购歼35,苏75项目要凉?释放信号强烈

航母(资料图)

冷战时期,苏联航空工业曾缔造无数传奇。米格系列战机翱翔于柏林上空,苏 – 27 以 “眼镜蛇机动” 震撼全球航展,其技术输出覆盖半个地球。如今俄乌冲突中,俄军苏 – 35S 战机被乌军防空系统击落的画面频繁出现。苏霍伊设计局 2021 年高调亮相的苏 – 75 “将军” 隐身战机,原计划 2023 年首飞,至今仍停留在原型机静态展示阶段。

歼 35 能进入俄罗斯视野,源于其过硬的综合性能。机身采用先进复合材料,最大起飞重量约 30 吨,可搭载霹雳 – 15 中远程导弹与霹雳 – 10 近距格斗弹,内置弹舱容量达 4 吨。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 200 公里,能同时跟踪 30 个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攻击其中 6 个。

歼 35 从设计之初就兼顾舰载需求。折叠机翼设计使其在航母甲板上占用空间减少 40%,双前轮起落架可承受 3.5G 的着舰冲击。装配的涡扇 – 19 发动机推重比达 9.5,确保在 195 米短距滑跃甲板上实现满油满弹起飞。中国航空工业近十年年均研发投入增长 12%,建立起涵盖隐身材料、航电系统、发动机的完整产业链。歼 35 从原型机到量产仅用 5 年,生产线月产能可达 8 架,能满足俄军短期换装需求。

向中国求助!传言俄罗斯采购歼35,苏75项目要凉?释放信号强烈

展开全文

军舰(资料图)

苏 75 项目陷入停滞有多重因素。原计划 2026 年交付首批量产机,目前关键的 “产品 30” 发动机仍在测试,进度落后计划 27 个月。俄乌冲突导致俄军费优先投向陆军装备,苏 75 研发资金被削减 60%。土耳其、印度等潜在合作方因担心西方制裁,相继退出联合开发谈判。

俄罗斯唯一现役航母 “库兹涅佐夫” 号命运多舛。1995 年首次远洋部署就因动力系统故障返航,2018 年维修时船坞沉没导致甲板被砸出大洞,2019 年又发生火灾造成 2 人死亡。这艘服役 30 年的航母,累计在港维修时间超过 12 年。

俄罗斯缺乏大型干船坞与专业维修团队。承担航母维修的摩尔曼斯克造船厂,最大船坞仅能容纳 8 万吨级舰船,且龙门吊最大起重能力不足 300 吨。对比中国大连造船厂,拥有两座 10 万吨级干船坞,配备 1200 吨级龙门吊,可同时开展两艘航母的大修工作。中国航母维修体系已形成成熟模式。辽宁舰 2018 年中期维护仅用 4 个月,完成动力系统升级与雷达换装。山东舰 2022 年坞修期间,创新采用模块化更换技术,将甲板涂层翻新工期缩短至 15 天。

中国船舶工业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供应链。从特种钢材到舰载拦阻索,从相控阵雷达到舰载机升降机,所有核心部件均可国产。这种全产业链能力,使航母维修配件到位率达 100%。

俄罗斯若采购歼 35,可使舰载机部队隐身化水平直接跨越一代。搭配中国维修的 “库兹涅佐夫” 号,俄海军在黑海、地中海的制空能力将提升 40%。这种组合可能打破区域军事力量平衡,迫使北约调整东翼防空部署。

向中国求助!传言俄罗斯采购歼35,苏75项目要凉?释放信号强烈

航母(资料图)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若以此为契机深化,可能形成新的合作模式。中国提供先进装备与维修服务,俄罗斯共享战场实战数据与部分航空技术。这种互补性合作,或将重塑全球军工产业格局。

俄罗斯军工体系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苏 75 项目的困境折射出其航空工业的结构性衰退,而航母维修能力的不足则暴露了造船工业的空心化。

中国军工的崛起,为俄罗斯提供了新的选项,但如何平衡技术引进与自主发展,仍是俄军方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tuot.cn/3932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