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歼35还未亮相就赢了一半,美军秘密彻底藏不住,F35锈成“废铁”

近日,一张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只见航母上搭载的F-35C战斗机,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锈迹覆盖,几乎看不出机身原本的样貌。美国五代机的涂层容易脱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居然如此严重,如此锈迹斑斑的F-35C,还能算是“隐身战斗机”吗?

近日,一张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只见航母上搭载的F-35C战斗机,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锈迹覆盖,几乎看不出机身原本的样貌。美国五代机的涂层容易脱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居然如此严重,如此锈迹斑斑的F-35C,还能算是“隐身战斗机”吗

歼35还未亮相就赢了一半,美军秘密彻底藏不住,F35锈成“废铁”

【“三氧化二铁”涂装的F-35C舰载机】

F-35C的生锈并非偶然,美军被这个问题困扰多年

舰载机锈蚀成这个样子,可能的原因有两个:其一,维护水平不到位;其二,F-35C本身的涂层有问题

考虑到一旁的F/A-18E/F“超级大黄蜂”仍处于“健康”状态,可见美军的维护水平,还不至于“拉胯”到这个地步,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将原因锁定在F-35C隐身图层的问题上。

众所周知,五代机的一身本领,主要就体现在“隐身”二字上,为了让机身有效吸收雷达波,F-35系列,特别是针对严苛海洋环境的C型,其隐身涂层中不可避免地含有铁基等金属成分。

F-35的制造商洛·马公司虽然不断迭代,宣称提升了可维护性,但材料的化学本质没变:铁,遇到海水中的盐分和无处不在的水汽,氧化生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歼35还未亮相就赢了一半,美军秘密彻底藏不住,F35锈成“废铁”

展开全文

【以前F-35还没锈的这么严重】

其实美国五代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但相比于陆基的F-22和F-35A/B,飞行后可以拖进恒温恒湿、设备齐全的专用机库进行精细维护,F-35C的维护条件就远远没有这么充分了。

航母上的空间“寸土寸金”,甲板就是露天车间,机库也充满舰载机运作带来的油气、盐雾,F-35C每次着舰,不仅经历高速冲击,还立刻被富含盐分的潮湿海风包裹,复杂的烘烤固化设备、无尘环境,根本不可能搬到舰上。

当然,加剧这一情况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近年来美国的航母大都处于“加班”状态,在西太、中东等热点地区疲于奔命,舰载机坠海的事故都时有发生,美国海军的压力可见一斑。

F/A-18这类相对“皮实”的舰载机还好,F-35C这种对维护环境要求极其苛刻的五代机上舰,精细维护成为奢望,结果就是美军不得不接受“该生锈生锈,该咋用咋用”的无奈现实。

歼35还未亮相就赢了一半,美军秘密彻底藏不住,F35锈成“废铁”

【曾经光鲜亮丽的F-35】

生锈背后,是美军战斗力的下滑

舰载机生锈,绝对不是“面子”问题这么简单,它直指F-35C的核心价值——隐身能力。

雷达吸波涂层的完整性,是隐身性能的关键,涂层的剥落、锈蚀,都可能意味着机身表面物理特性改变,雷达反射信号会显著增加,简单说,就是变得更“显眼”了。

在这种情况下,五代机最核心的“先敌发现、先敌开火”优势被严重削弱,平时欺负一下防空能力差的小国可能没什么影响,想打“高端局”,面对体系完备、拥有先进雷达的对手,这个问题可就严重了。

即使不考虑隐身效果,这些斑驳的涂层也预示着美军巨大的维护压力,锈蚀会进一步破坏涂层与机体蒙皮的结合,加速剥落,为了维持基本的作战能力,后续的打磨、修补工作量会大大增加。

在空间、设备、人力都受限的航母上,这将成为影响战机出动率的重要因素,F-35项目本就因维护复杂、成本高昂饱受诟病,2026财年的军事预算中更是大幅减少了F-35的采购量。

更进一步来看,在所谓的“六代舰载机”项目也被搁置,F-35C作为美国海军未来几十年的主力舰载机的前提下,这些锈迹斑斑的照片,直观地向世界展示了其在高强度实战部署环境下的脆弱性。

可见美军的“无敌”光环,正在不可避免地被一步步剥落,看到这一幕,不知那些刚刚在关税问题上妥协的美国“盟友”们,究竟会作何感想

歼35还未亮相就赢了一半,美军秘密彻底藏不住,F35锈成“废铁”

【同样的问题,中国能做得更好】

美军的前车之鉴,让我们有能力做得更好

对于我们来说,比起看美军的出糗,当然还是从中吸取教训更重要,尤其是中国的歼-35战机最近非常活跃,距离上舰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如何避免犯美军的错误,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歼-35的前景远比F-35要光明,因为正如前文中所说,F-35的问题,在建造F-22的时候就存在,相比之下,从歼-20系列展现的信息看,中国的隐身技术似乎走上了一条与美军依赖传统铁基吸波材料不同的道路。

歼35还未亮相就赢了一半,美军秘密彻底藏不住,F35锈成“废铁”

【期待各种型号的歼-35正式亮相】

比如央视曾经提到过歼-20的隐身能力来自于“超材料”,香港《南华早报》也报道过,中国科研团队基于古老丝绸织造技术的导电纱线结构,其核心思路是通过精密的结构设计来操控电磁波的传播路径,而不仅仅是依赖材料本身的吸波损耗。

这种路线在理论上,对材料本身的化学稳定性要求更低,受环境腐蚀的影响也可能相对较小,毕竟,结构设计不像涂层那样容易剥落、锈蚀。

说得更直白一点,歼-20所展现出的在复杂严酷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可持续作战能力,远远强于F-22、F-35,再加上F-35C这样宝贵的“反面教材”,我国的歼-35舰载机可以说还未正式亮相,就已经赢了一半。

试想在未来的远洋博弈中,中国航母搭载更容易维护,也更适应大洋环境的歼-35,对阵美航母上锈迹斑斑的F-35C,这种画面属实令人期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tuot.cn/3890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