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特朗普着急也没用,根本拦不住,六成订单流向中国船厂,20多国在天津做出承诺,永不为敌!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已经不是新闻,而是全球产业链和地缘格局的“新常态”。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纽约时报都在用不无焦虑的语气刷屏:中国2025年新船订单占全球六成,既压过日韩,更是美国的两百倍。大连、青岛、广州、江南、沪东中华……中国四大船厂2019年到2023年生产了39艘军舰,总排水量55万吨,比英国皇家海军全舰队还重一大截。中国不仅在商船、集装箱船、LNG船等高附加值领域碾压全球,在军舰领域的纵深和速度都把美国甩在身后。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已经不是新闻,而是全球产业链和地缘格局的“新常态”。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纽约时报都在用不无焦虑的语气刷屏:中国2025年新船订单占全球六成,既压过日韩,更是美国的两百倍。大连、青岛、广州、江南、沪东中华……中国四大船厂2019年到2023年生产了39艘军舰,总排水量55万吨,比英国皇家海军全舰队还重一大截。中国不仅在商船、集装箱船、LNG船等高附加值领域碾压全球,在军舰领域的纵深和速度都把美国甩在身后。

特朗普着急也没用,根本拦不住,六成订单流向中国船厂,20多国在天津做出承诺,永不为敌!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中国造船业的“通用-军用”一体化。BBC点名中国优势在于商船船厂随时能转为军舰生产,能否支撑一场持久战,谁能更快把资产投向海洋?答案已经写在订单和排水量里。美国的造船厂,工人平均年龄52岁,年轻人占比不到15%,关键设备和材料60%靠进口。特朗普签行政令、搞造船办公室、喊“海洋主导权”,但全美能独立造船的厂子只剩几十家,招工难、技术断层、成本翻倍,连韩日都不愿大规模投资美国本土造船业。

韩国人最懂风向。韩华集团50亿美元收购了费城造船厂,计划把年产量从不到2艘拉到20艘,还戴着“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红帽子,和美方搞MASGA项目。韩国三大船企轮番签约、投钱,实际是想用高端技术和环保船型占领美国高地,再顺势做美国海军MRO(维护、修理、翻修)的大单。美国媒体乐观地吹“二战期间我们一天一条船”,但现实是人才断代、产业链碎片、工会掣肘,再多资金也难扭转颓势。

为什么美国要拉着韩国合作,而不是自己搞?答案明摆着:劳动力成本是亚洲3到5倍,土地、能源又贵,产业链大部分环节早被中国和韩国垄断。美国想靠“盟友合作”对冲中国优势,结果在实际订单和技术集成上仍然被中国压制。韩国专家说得直白:美国看重韩国的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系统集成能力和“交钥匙”解决方案。换句话说,造船这事,美国真的已经没有绝对主导权。

特朗普着急也没用,根本拦不住,六成订单流向中国船厂,20多国在天津做出承诺,永不为敌!

展开全文

就在全球造船格局悄然洗牌的同时,天津迎来了上合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20多国元首及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中方在主旨讲话中重申“永不为敌”——这是区域合作最硬核的承诺,也是对冷战残余思维的公开宣战。上合组织从最初的6国,到今天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经济总量接近30万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区域组织。成员之间签署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告“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集体约定。

对比美日韩造船业“焦虑-合作-自救”的窘态,上合组织的“包容-互补-共赢”显得格外从容。中国的对外合作不是单纯输出资本和产能,而是用“互联互通+能力建设+产业升级”三板斧,重塑区域经济生态。

特朗普着急也没用,根本拦不住,六成订单流向中国船厂,20多国在天津做出承诺,永不为敌!

美国这边呢?特朗普对中国造船业“毫无办法”,只能靠行政命令、拉拢盟友、内循环补贴苦苦支撑。美国国防部和国会想扩军到355艘舰队,实际产能被工人短缺、供应链崩溃、成本过高多重掣肘。美媒自己都承认“要在与中国的造船竞赛中翻盘,难度堪比登月”。

而中国的造船厂,不光能给自己造航母,也能给全球提供LNG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做到了“军民融合、市场引领、技术升级”三步走。美国想靠法案保护本土市场,结果是联盟伙伴都在找机会分一杯羹,日韩都把造船投资当作政治筹码,最后收益还是流向了亚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tuot.cn/3777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