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文科何去何从?中日美高校的一场静悄悄的教育博弈

黄福涛, 现任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高等教育学专业主任、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至今),浙江大学兼任教授(2018年至今)。同时,担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基准协会理事、Richmond,The American Internati onal University in London董事会成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国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课程开发、学术职业的比较研究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用中文、英文和日文三种语言在国内、日本以及国际主要英文学术刊物发表百余篇论文。

文科何去何从?中日美高校的一场静悄悄的教育博弈

黄福涛,现任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高等教育学专业主任、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至今),浙江大学兼任教授(2018年至今)。同时,担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基准协会理事、Richmond,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London董事会成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国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课程开发、学术职业的比较研究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用中文、英文和日文三种语言在国内、日本以及国际主要英文学术刊物发表百余篇论文。

近年来,“文科危机”的法在全球高等教育界广泛流。无是在美国、日本,是在中国,文学、哲学、史等传统文科面临课压缩、招生下滑、政策边缘化等多重挑。然而,与此同,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极推文科型,试图跨学科融合、数字能与全球野重新定文科的角色与价本文以中、日、美三国为对象,探在不同制度背景下,文科教育所面的危机与应对路径,并提出若干思考。

01

美国:文科用主边缘

在美国,曾于高等教育核心地位的文科, 正逐步被用性向的专业取代。一方面,自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学在力下大幅削减人文学科的投入。根据美国会(MLA)公布的数据,2016年至2021年,美国高校非英语语程注册人数下降了16.6%,为该统计历史最大跌幅。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文科专业“就”愈发显著。以西弗吉尼大学例,2023年校宣布裁撤包括世界言系在内的28个专业,影响超140名教职员工,成“文科收”的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全文

尽管如此,文科教育在美国并未底衰退。多名校仍保留有力的通教育体系。芝加哥大学、哥 大学等高校通“核心维护文科在本科教育中的基地位。此外,麻省理工学院等工科校也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推哲学、史与人工智能理、境政策等域的融合,体“科技中的人文”理念。

文科何去何从?中日美高校的一场静悄悄的教育博弈

02

日本:文科教育的构保守与改革

日本的文科教育在制度面相对稳定。多数国立大学有文学部、法学部、教育学部等传统文科机构,程体系保持完整。然而,从政府政策走向来看, 文科正面构性收例如,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重新审视文科”的方,建国立大学将源更多投入理工、理与地方生等用性的学科,引广泛争尽管政策后来遭到部分修正,但也表明国家文科未来展的某种“再定位”。

,日本部分高校也在尝试转型。例如京大学宣布将于2027年成立开设五年制融合型程的设计学院”,强调文理融合与全球议题导向,目是培养能够应对气候化、社会不平等等复杂问题的新一代人才。此改革不重构了构,也反映出文科在新代背景下的功能再定

文科何去何从?中日美高校的一场静悄悄的教育博弈

03

国:“新文科”建现实约

相比美国以“市场逻辑驱动人文学科收日本以学科构,中国文科教育呈压缩”与“”并行的局面

一方面,近年来,中国部分一流高校在学科中持文科专业规模,呈出明压缩趋势例如,中国科学技大学早在2023年即宣布撤播学、考古学三个文科专业出以理工科见长高校在学科布局上文科边缘化的向。浙江大学2024年停招的41个专业中,超一半人文社科域,涉及文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门类。四川大学作全国学科门类为齐的高校之一,在2024年也撤了多达31个本科专业其中多数人文社科相关专业包括音学、表演、画、保学等。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复旦大学正在推本科生招生构改革,文科招生比例将从原先的30%—40%压缩20%,几乎减一半。不难看出, “双一流”建与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向下,部分研究型大学中文科正逐边缘“非关键领”,无疑文科教育的可持来深刻挑

另一方面,中国并未简单复制美日的“撤并”路线,而是 在国家政策面提出“新文科”略,试图过结构再造激活文科教育的新使命“新文科”强调文科与科技、工程、社会治理等域的深度融合,推文科走出象牙塔、走向现实问题。例如,教育部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新文科”建设应注重跨学科整合与社会向,具体包括学科重构、更新、技引介和拓展等方面,文科提供新的路径与功能定位。

对转需求, 中国不少高校已启具有示范意的文科重建与融合探索。其中,清 大学2025年4月在建校114周年之正式成立教育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野、专业能力和精神的一流教育学者与卓越教育领导者。学院提出“人文关怀”与“技重构”并方向,教育学在人工智能快速的背景下,引未来教育的理念与制度重构,体国家一流高校在文科体系重塑方面的前瞻性布局。

此外,根据科技日报相关报道,“AI+文科”融合,北京外国 大学通“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深度推AI与外教育融合,开“北外多智慧学平台”“走进韩”虚仿真教学系,整合文化人学、知科学与虚拟现实造真跨文化交际环境。在社会科学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 “数字文明与智慧决策实验提出“智能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开“箴研大模型”,以社科理论为、多智能体机制,探索复社会决策与预测模型的生成路径,推文科研究范式的系性革新。与此同,南京大学艺术与文化”“算与金融工”交叉实验班,山东财经大学布国内首个文科教育大模型“AI才”,中科技大学则实“新工科+新文科”融合略,推“AI+文化”的新范式。践表明, 中国高校正逐步打破传统人文学科的界,以跨学科构、数字化平台与制度支点,重塑新文科的知体系与人才培养路径。

新文科并非一帆风顺,目前仍面三重挑其一,部分文科教跨学科能力与合作力不足,以主融入技或社会议题其二,科研考核仍以量化 核心,压缩了探索型、融合型研究的空其三,社会 文科的无用仍根深蒂固,影响了学生考与政策支持。

文科何去何从?中日美高校的一场静悄悄的教育博弈

04

较视角下的未来走向

从上述三国的经验来看,文科教育面的危机既有共通之,也受制度背景影响而呈差异。 美国的市场逻辑、日本的国家向与中国的政策驱动,共同塑造了文科的境遇

在全球“数字化—职业—去人文化”的趋势下,单纯护传统课程与学科置,已以有效回当代高等教育所面的复文科的可持续发展,关在于重构其社会功能和公共价

首先建立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文科教育体系,使程内容更紧贴时代脉搏,聚焦理、数字正、社会分化、人口老化等复杂议题有助于增学生的社会关怀,也能提升文科专业代相关性与政策支撑力。

其次人文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展数据人文、数字考古、科技播、人工智能理等新交叉域。通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技能、技批判能力与媒介素养,有效拓其知识边界与就

再次改革高校内部治理与科研价机制。当前,“重科研数量、教学”“重目申术积”的象普遍存在,压缩了文科教开展跨学科教学与期研究的空逐步引入多元化的成果准,鼓励教育新与社会服务进入主流价体系。

最后重塑社会文科的知,扭“文科无用”的刻板印象。通过传播高量的人文成果、化文化领导力,强调文科在培养公共理性、价判断、批判思和文化同中的基作用,使其重新回国家与社会程的核心。

05

结语

文科的未来,既不能退守”,也不宜盲从“”。真正的出路在于激活其内在力,在回社会型与技术变革中找到新的立足点。就像 经济学家阿·森(Amartya Sen)在《正念》(The Idea of Justice)中所强调的那社会正与公共政策改革,需要依于广泛的公共理性与跨学科讨论而人文学科正是在培育 种公共理性与价判断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个意上而言,文科不是“多余的奢侈品”,而是社会持反思、自我更新的精神机制。

由此,讨论“文科何去何从”之,一个更具深度的问题许应被提出: 未来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文科教育将如何与技术变革、人精神与全球社会任三者同时对话文科的 坚韧,可能并不来自于对传统守,而是来自不断回问题、吸新工具、拓展公共意的能力。

黄福涛

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一读EDU观点和立场,如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好消息

如果您希望获取更多教育报告,请使用电脑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注册登录教育研究与院校治理工作台,免费下载近300份教育报告、专家ppt(需使用电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tuot.cn/2839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